首页 新闻快报

一、塞北明珠的现代化蝶变

分类:新闻快报
字数: (1652)
阅读: (11)
摘要:呼和浩特市:塞外青城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一、塞北明珠的现代化蝶变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正以"中国乳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草原都市"的多维身份,在新时代焕发出蓬勃生机。2023年上半年经济数据显示,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2%,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幅达21....

呼和浩特市:塞外青城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一、塞北明珠的现代化蝶变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正以"中国乳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草原都市"的多维身份,在新时代焕发出蓬勃生机。2023年上半年经济数据显示,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2%,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幅达21.4%,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突破35%,多项指标领跑内蒙古十二盟市。

二、产业集群构筑经济新格局

在敕勒川现代农牧业示范区,伊利健康谷项目已完成三期建设,形成全球规模最大的乳业全产业链集群。蒙牛集团打造的"5G智慧工厂"实现日处理鲜奶4500吨,带动周边20万农牧民增收。随着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落户,种业创新中心已培育出13个优质牧草新品种。

在和林格尔新区,总投资89亿元的华为云数据中心正式投运,服务器装机容量突破50万台。中行、农行等金融机构的金融科技中心相继落地,形成涵盖数据存储、算力服务、人工智能开发的完整产业链。2023年数字经济规模预计突破800亿元,占GDP比重达32%。

三、生态屏障守护碧水蓝天

大青山前坡生态治理工程成效显著,累计完成绿化面积12.6万亩,森林覆盖率提升至33.7%。2023年启动的"十万株乔木进城"计划,已在市区新增口袋公园47个。通过煤改电、煤改气工程,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18天,PM2.5浓度下降至26微克/立方米。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方面,投资15.6亿元的黑河河道整治工程全面竣工,恢复湿地面积2800公顷。哈素海生态补水工程引入黄河水1.2亿立方米,水域面积扩大至32平方公里,吸引186种候鸟在此栖息。

四、文化传承绽放时代光彩

昭君博物院数字化改造项目运用全息投影技术重现"和亲"历史场景,年接待游客突破150万人次。大召历史文化街区通过"微改造"保留明清建筑风貌,引入非遗工坊47家,打造出"日游古迹,夜赏民俗"的文旅新模式。

那达慕大会创新推出"草原电竞节""智慧那达慕"等新业态,吸引年轻群体参与度提升65%。敕勒川草原文化旅游区构建"马文化+"体验体系,开发马术培训、马乳养生等特色产品,带动周边牧民户均增收4.2万元。

五、民生工程绘就幸福图景

在教育领域,2023年新建改扩建中小学28所,新增学位2.1万个。推行"县管校聘"改革,交流轮岗教师1365人。内蒙古大学草原家畜种质创新基地入选国家"111计划",培养畜牧专业人才1200余人。

医疗方面,市第二医院传染病楼建成投用,新增负压病房56间。蒙医中医医院设立"治未病"中心,研发蒙药新制剂21种。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覆盖全部三级医院。

六、开放枢纽联通亚欧大陆

随着中欧班列"青城号"常态化运行,2023年1-8月累计开行127列,货值达48亿元。综合保税区引进跨境电商企业23家,建成智能仓储中心8万平方米。中蒙博览会永久会址落户后,已促成经贸合作项目89个,签约金额超300亿元。

新开通的呼和浩特至法兰克福货运航线,使国际航空货邮吞吐量同比增长78%。智慧口岸建设实现"7×24小时"通关,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压缩至28小时,较2020年缩短62%。

七、未来之城擘画发展蓝图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呼和浩特正加速建设"世界乳业硅谷""中国云谷""区域物流枢纽"三大战略支点。到2025年,力争乳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3000亿元,大数据服务器装机能力达300万台,中欧班列年开行量突破500列。这座草原都市将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在祖国北疆续写新时代的传奇篇章。

转载请注明出处: 张欢

本文的链接地址: https://xinyueyoga.cn/post-587.html

本文最后发布于2025年03月27日04:24,已经过了24天没有更新,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留言反馈

您可能对以下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