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快报

AI生成文章_20250327084016

分类:新闻快报
字数: (2128)
阅读: (26)
摘要:《罗平:万亩油菜花海绽放新姿,乡村振兴绘就多彩画卷》 --- 一、金色罗平迎客来:第25届油菜花文化旅游节盛大启幕 三月的罗平,81万亩油菜花竞相绽放,绵延至天际的金色花海吸引了全球目光。2月28日,以"金色花海·和美罗平"为主题的第25届中国·云南·罗平国际油菜花文化旅游节正式开幕。...

《罗平:万亩油菜花海绽放新姿,乡村振兴绘就多彩画卷》


一、金色罗平迎客来:第25届油菜花文化旅游节盛大启幕
三月的罗平,81万亩油菜花竞相绽放,绵延至天际的金色花海吸引了全球目光。2月28日,以"金色花海·和美罗平"为主题的第25届中国·云南·罗平国际油菜花文化旅游节正式开幕。数据显示,开幕首周接待游客量突破45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32%,创下历史新高。

本届旅游节深度融合农文旅资源,推出"花海马拉松""无人机灯光秀""非遗长街宴"等30余项特色活动。值得关注的是,罗平首次引入"智慧旅游云平台",通过5G+VR技术实现360度全景直播,让未能到场的游客通过手机即可身临其境。当地文旅局负责人透露,今年特别推出"花期预报系统",依托气象卫星和地面传感器,精准预测各区域盛花期,助力游客规划行程。


二、高原特色农业升级:小油菜撬动百亿产业链
罗平油菜产业正经历从传统种植向全产业链发展的质变。2023年,全县油菜籽产量达16.8万吨,占云南省总产量的43%,"罗平菜油"地理标志产品溢价率达200%。今年初,投资5.2亿元的油菜产业融合示范园投入使用,集科研育种、精深加工、冷链物流于一体,开发出油菜花蜜面膜、菜籽蛋白粉等12类衍生产品。

科技创新成为关键驱动力。云南省农科院在罗平设立专家工作站,培育出"云油早8号"等5个新品种,使油菜生长周期缩短15天,亩产提高至186公斤。更令人瞩目的是,罗平与中粮集团合作建设的智慧农业示范基地,运用物联网技术实现精准施肥,农药使用量降低40%,带动2.3万农户年均增收4200元。


三、交通动脉贯通:渝昆高铁罗平段进入联调联试
作为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的重要组成,渝昆高铁罗平段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3月15日,全长12.8公里的特大桥完成铺轨,标志着该段正式进入联调联试阶段。通车后,罗平至昆明将由现在的3小时缩短至50分钟,融入滇中城市群1小时经济圈。

交通升级带来多维效益。投资18亿元的罗平北站综合枢纽同步建设中,规划涵盖旅游集散中心、跨境电商产业园等业态。据测算,高铁开通将带动沿线新增就业岗位1.2万个,年旅客吞吐量预计突破500万人次。更深远的影响在于,这条钢铁动脉将把罗平的菜油、蜂蜜、黄姜等特产直接输往成渝双城经济圈。


四、生物多样性保护:喀斯特湿地发现新物种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罗平生态保护交出亮眼答卷。2024年1月,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宣布,在罗平喀斯特湿地发现珍稀植物——罗平报春苣苔,这是近十年来我国发现的第3个苦苣苔科新种。该发现推动当地将保护区面积从35平方公里扩至58平方公里。

生态修复工程成效显著。通过"退耕还湿""矿山复绿"等工程,全县森林覆盖率提升至46%,湿地鸟类种群数量五年间增长83%。创新推出的"生态银行"制度,允许农户将生态资源折算为资产入股,已发放绿色信贷3.7亿元,形成"护生态—得实惠—再保护"的良性循环。


五、乡村蝶变:布依族古寨焕发新生机
在多依河畔的腊者村,30栋百年干栏式民居完成保护性修缮,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这里实施的"活化传承"计划颇具示范意义:布依族织锦技艺传承人王秀芬开设的非遗工坊,带动200多名妇女居家就业,手工土布制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往海外,年产值超800万元。

乡村振兴学院落地生根。罗平与云南大学合作建立的乡村振兴培训基地,已培养新型职业农民1600余人。采用"课堂+田间+车间"模式,开设短视频运营、民宿管理等实用课程。学员李志强开发的"云上梯田"认养项目,让城市消费者通过APP实时查看水稻生长,预售订单已达2000亩。


六、全域旅游新格局:"四季罗平"品牌战略发布
打破"春看花海"的单一模式,罗平县政府4月出台《全域旅游三年行动计划》,构建"春华、夏凉、秋实、冬养"的四季产品体系:夏季依托九龙瀑布群打造避暑营地,秋季推出万寿菊观光带,冬季开发温泉疗养项目。配套实施的"百万奖补"政策,对符合标准的民宿每间房补贴5000元。

夜经济成为新增长极。金鸡峰丛景区推出的"星空露营节",配备专业天文望远镜和导览服务,周末平均入住率达95%。县城夜游项目"流光溢彩夜罗平",通过光影技术再现茶马古道历史场景,带动夜间消费提升60%。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旅游综合收入达38.7亿元,同比增幅41%。


这片北纬25度的土地,正书写着新时代的传奇。从花海经济到全域旅游,从传统农业到智慧产业,罗平用金色画笔勾勒出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当布依族古歌在喀斯特峰林间回荡,这座滇东小城已悄然完成从"地理坐标"到"发展样板"的华丽转身。

转载请注明出处: 张欢

本文的链接地址: https://xinyueyoga.cn/post-672.html

本文最后发布于2025年03月27日08:40,已经过了23天没有更新,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留言反馈

您可能对以下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