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快报

崇州市2023年发展新动向:生态赋能、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齐头并进

分类:新闻快报
字数: (1692)
阅读: (10)
摘要:崇州市2023年发展新动向:生态赋能、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齐头并进 一、生态建设再升级:打造公园城市示范区 崇州市近年来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引,全面推进生态价值转化。2023年,全市启动"三江生态走廊"建设项目,计划投资12.6亿元对西河、黑石河、羊马河流域进行综合治理。...

崇州市2023年发展新动向:生态赋能、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齐头并进

一、生态建设再升级:打造公园城市示范区

崇州市近年来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引,全面推进生态价值转化。2023年,全市启动"三江生态走廊"建设项目,计划投资12.6亿元对西河、黑石河、羊马河流域进行综合治理。项目包含30公里生态步道建设、12处湿地公园改造以及沿岸15个村落的生态景观提升,预计将新增城市绿地面积180公顷。

在污染防治方面,环保部门最新监测数据显示,1-8月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9.3%,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37天,创历史新高。工业园区的"环保管家"服务覆盖企业扩大至85家,通过智慧监测系统实现污染物排放实时监控,重点企业清洁生产改造完成率达92%。

二、文旅深度融合:千年蜀韵焕发新生机

依托2300年建制史的文化积淀,崇州市今年重点推进"一城三带"文旅布局。元通古镇保护性开发项目二期工程即将竣工,民国风情街、非遗工坊集群等新业态陆续亮相。据统计,今年端午小长假期间,古镇接待游客量突破15万人次,同比增长210%,带动周边民宿入住率达到95%。

特色节庆活动推陈出新,第八届川西林盘文化节创新推出"林盘音乐会""稻田艺术展"等体验项目。道明竹艺村引入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工作室,开发出竹编研学课程体系,上半年接待研学团队超过200批次,竹艺产品线上销售额突破800万元。

三、现代农业提质:乡村振兴迈入快车道

在粮食安全战略指导下,崇州市建成1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推广"稻药轮作"模式成效显著。最新测产数据显示,优质水稻品种"崇香优712"亩产达680公斤,较传统品种增产18%。智慧农业示范基地面积扩展至3.5万亩,植保无人机、智能灌溉系统覆盖率提升至75%。

农产品加工产业链不断完善,天府国际农产品加工园新引进12家龙头企业,形成从种植到精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特色产品"崇州枇杷"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通过冷链物流体系实现48小时直达北上广深等20个主要城市,溢价率超过30%。

四、智能制造崛起: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作为成都西部重要的智能制造基地,崇州市2023年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4.8%。消费电子产业园三期项目正式投产,引入全自动生产线28条,预计年产值将突破50亿元。重点培育的精密制造产业集群已集聚上下游企业63家,本地配套率提升至65%。

科技创新方面,校地合作取得新突破,电子科技大学崇州研究院挂牌成立,首批入驻科研团队8个,重点攻关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器等关键技术。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增至147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1%。

五、民生工程落地:幸福生活更有质感

城市更新行动全面推进,15个老旧小区完成改造,惠及居民3800余户。新建成的崇庆中学附属小学可提供学位1800个,有效缓解入学压力。医疗领域实现突破,市人民医院通过三级乙等医院评审,与华西医院建立远程会诊系统,疑难病症转诊率下降40%。

交通网络持续优化,成温崇快速路崇州段完成路基工程,预计2024年通车后至成都主城区车程将缩短至30分钟。城市智慧停车系统覆盖率达80%,新增充电桩位320个,新能源车保有量同比增长150%。

六、社会治理创新:智慧城市初见成效

"城市大脑"指挥中心投入运营,整合42个部门数据资源,实现城市管理问题30分钟响应机制。网格化治理体系覆盖全域,1.2万名志愿者参与"微网实格"服务,累计解决群众诉求3.8万件。智慧安防小区建设完成85个,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26%。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崇企通"服务平台上线132项惠企服务,企业开办实现4小时办结。1-8月新增市场主体4876户,其中科技创新型企业占比达37%。跨境电商产业园吸引32家企业入驻,带动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8%。

(全文共计3280字)

转载请注明出处: 张欢

本文的链接地址: https://xinyueyoga.cn/post-475.html

本文最后发布于2025年03月26日22:49,已经过了25天没有更新,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留言反馈

您可能对以下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