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快报

AI生成文章_20250326202226

分类:新闻快报
字数: (1859)
阅读: (10)
摘要:《衢州:文旅融合赋能城市发展 生态立市绘就共富新篇》 【一级标题】衢州文旅产业升级:千年古城焕发时代活力 作为浙江省首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衢州正以"南孔圣地·衢州有礼"城市品牌为核心,通过"文化+科技+旅游"的创新模式实现文旅产业跨越式发展。...

《衢州:文旅融合赋能城市发展 生态立市绘就共富新篇》

【一级标题】衢州文旅产业升级:千年古城焕发时代活力
作为浙江省首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衢州正以"南孔圣地·衢州有礼"城市品牌为核心,通过"文化+科技+旅游"的创新模式实现文旅产业跨越式发展。2023年上半年,全市接待游客量突破42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36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和41%,创历史新高。

在古城保护与活化利用方面,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完成数字化改造,运用5G+AR技术还原宋代衢州码头盛景,单日最高游客承载量提升至3万人次。衢江区投资12.6亿元打造的"围棋仙地"文化旅游综合体,将烂柯山传说与AI对弈系统结合,成为长三角研学旅游新地标。江山市清漾毛氏文化村通过"沉浸式剧本游"项目,使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长215%,带动周边民宿入住率长期保持在85%以上。

【一级标题】交通枢纽建设:四省通衢重塑区位优势
杭衢高铁(建衢段)预计2024年6月通车运营,届时衢州至杭州通行时间将缩短至41分钟。该工程创新采用桥梁转体施工技术,跨越沪昆铁路的转体桥单体重达1.2万吨,创华东地区纪录。衢州机场改扩建工程已完成飞行区等级提升至4C,年旅客吞吐量能力提升至200万人次,新增直飞深圳、成都等8条航线。

智慧交通体系建设方面,全市已建成5G+车路协同测试道路58公里,在智慧新城部署自动驾驶接驳巴士。衢江航运开发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红船豆枢纽年过闸量突破800万吨,浙西航道网正加速形成"通江达海"新格局。

【一级标题】生态屏障构筑:钱江源头守护绿色发展
作为钱塘江源头所在地,衢州实施最严格生态保护制度。2023年启动的钱江源国家公园创建工程,已完成核心保护区生态移民1362户,建成生物多样性监测站22个,新发现黑麂、中华秋沙鸭等珍稀物种种群数量显著回升。全市森林覆盖率稳定在71.5%以上,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五年保持93%以上。

在环境治理领域,创新推出"生态大脑"数字化平台,实现对全市1367家重点企业排污实时监控。巨化集团投资28亿元建设的氟化工废气治理项目,使VOCs排放量下降76%。龙游县"猪粪变绿电"工程年处理畜禽粪便120万吨,年发电量达2.1亿千瓦时,相关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一级标题】民生福祉提升: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实践
衢州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铁、镇镇通高速"基础上,2023年民生支出占比保持78%以上。教育领域实施"县中崛起"工程,6所普通高中入选省级特色示范学校,高考特控线上线率提升至32.7%。医疗联合体建设覆盖所有乡镇,县域就诊率达91.4%,"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项目为群众节省费用超1.2亿元。

数字化改革惠及民生,"邻礼通"智慧社区平台注册用户突破120万,整合政务服务事项287项。创新推出的"共富大棚"模式,通过土地流转+技术托管,带动2.3万农户年均增收4.6万元。柯城区"残疾人之家"升级工程,实现辅助性就业覆盖率100%,相关经验获全国推广。

【一级标题】新兴产业崛起:智造新城培育发展动能
衢州智造新城聚焦新材料、新能源、集成电路、生命健康四大新兴产业,2023年上半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达986亿元,同比增长18.3%。华友钴业全球首个年产5万吨三元前驱体项目投产,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集群发展。金瑞泓微电子成功量产12英寸硅单晶,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在科技创新领域,浙江大学衢州研究院累计攻克"卡脖子"技术17项,电子化学品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获批建设。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8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2300家,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提升至3.1%。衢江抽水蓄能电站全面开工,总投资72亿元,设计年发电量24亿千瓦时,将成为华东电网重要调节电源。

这座有着1800多年建城史的城市,正以"两子文化"(孔子、棋子)铸魂,以绿色发展筑基,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道路上,书写着新时代的"衢州答卷"。从千年儒风到数字浪潮,从四省通衢到创新高地,衢州的发展实践为内陆城市转型升级提供了宝贵经验,展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丰富可能性。

转载请注明出处: 张欢

本文的链接地址: https://xinyueyoga.cn/post-427.html

本文最后发布于2025年03月26日20:22,已经过了25天没有更新,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留言反馈

您可能对以下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