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快报

AI生成文章_20250326001605

分类:新闻快报
字数: (1562)
阅读: (12)
摘要:【一级标题:百色市右江区突发山体滑坡事故 多方联动展开紧急救援】 7月18日凌晨,广西百色市右江区龙景街道发生重大山体滑坡自然灾害。受持续强降雨影响,六居村后山地质结构发生异常变动,约12万立方米的土石方瞬间倾泻而下,造成13栋民房被掩埋、国道G324局部路段中断。...

【一级标题:百色市右江区突发山体滑坡事故 多方联动展开紧急救援】

7月18日凌晨,广西百色市右江区龙景街道发生重大山体滑坡自然灾害。受持续强降雨影响,六居村后山地质结构发生异常变动,约12万立方米的土石方瞬间倾泻而下,造成13栋民房被掩埋、国道G324局部路段中断。截至发稿时,已成功转移群众287人,搜救出被困人员21名,其中3人重伤正在医院救治,尚未发现人员遇难报告。

本次灾害发生前48小时内,百色市气象台连续发布暴雨红色预警,累计降雨量达到302毫米,突破当地7月历史极值。地质灾害监测系统于事发前3小时发出三级预警,街道应急办立即启动响应机制,组织党员干部对危险区域进行排查。但因降雨强度远超预期,凌晨2时17分突发山体滑动,滑坡体以每小时15公里的速度冲向下游居民区。

事故发生后,自治区应急管理厅立即启动Ⅱ级应急响应:

  1. 消防救援总队调派12个中队、3支重型救援队共236名指战员携带生命探测仪、破拆工具组等专业设备赶赴现场
  2. 自然资源部地质专家团队携带三维激光扫描仪、无人机测绘系统进行次生灾害评估
  3. 南方电网紧急调配5台发电车保障救援照明
  4. 武警广西总队出动300名官兵搭建临时安置帐篷60顶

在受灾最严重的六居村三组,村民黄建军回忆:"当时听到轰隆声越来越大,村支书带着年轻人挨家挨户敲门,背走行动不便的老人。"数据显示,提前转移的132名群众全部来自地质灾害智能监测系统划定的红色预警区,这得益于百色市2021年启动的"智慧防灾"工程。

医疗救治方面,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开通绿色通道,神经外科主任陆明华介绍:"3名重伤员均为挤压伤,已进行急诊手术,生命体征平稳。"卫生防疫部门已对临时安置点开展3轮消杀,发放应急药品456份。心理干预团队为受灾群众提供危机 counselling 服务82人次。

交通抢险指挥部采用"双向掘进"方案清理滑坡体:

  • 东侧投入2台长臂挖掘机清理国道堆积物
  • 西侧使用地质雷达探测潜在危险区
  • 同步修建临时便道保障救灾物资运输
    经过37小时连续作业,19日上午11时恢复单向通行。地质工程专家梁振宇教授指出:"该区域属典型喀斯特地貌,强降雨导致岩溶裂隙水压力骤增是主因。"

灾后重建工作已全面铺开:

  1. 住建部门对周边58处危房进行安全鉴定
  2. 民政系统发放首批应急物资包含帐篷、折叠床、夏被等2300件
  3. 农业技术人员指导农户抢收未被毁坏的芒果园
  4. 保险机构启动快速理赔程序,完成12户房屋定损

本次灾害暴露出山区城镇建设的薄弱环节。城市规划研究院李伟光博士分析:"部分民房距山脚不足50米,超出地质灾害防治规范要求。"值得肯定的是,智能监测预警系统在此次事件中发挥关键作用,比2019年同类灾害预警时间提前6小时。

自治区党委召开专题会议部署防汛工作,强调要:
① 对全区1426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再排查
② 严格实行"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复查"制度
③ 加快完成83个易地搬迁安置点建设
④ 推广"网格化+信息化"管理模式

在救灾现场,党员突击队旗帜格外醒目。龙景街道党工委书记韦晓芳已连续工作40小时,她表示:"我们将用3个月时间完成重建,确保受灾群众入冬前住进新房。"社会各界捐款已达620万元,首批重建项目将于下周启动地质勘查。

这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既检验了应急管理体系改革成效,也揭示了山区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安全问题。如何平衡发展需求与地质灾害防治,将成为喀斯特地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课题。随着救援转入重建阶段,科技创新与制度完善的双轮驱动,正在为壮乡百姓构筑更牢固的生命防线。

转载请注明出处: 张欢

本文的链接地址: https://xinyueyoga.cn/post-41.html

本文最后发布于2025年03月26日00:16,已经过了25天没有更新,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留言反馈

您可能对以下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