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快报

天长市2024年发展新图景:经济提速、民生改善与生态保护并进

分类:新闻快报
字数: (1569)
阅读: (10)
摘要:天长市2024年发展新图景:经济提速、民生改善与生态保护并进 一、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2024年,天长市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为依托,全面推动产业结构优化。新能源与智能制造领域成为发展重点,总投资超50亿元的锂电池产业园项目于年初正式投产,预计年产值达80亿元,带动就业岗位3000余个。...

天长市2024年发展新图景:经济提速、民生改善与生态保护并进

一、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2024年,天长市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为依托,全面推动产业结构优化。新能源与智能制造领域成为发展重点,总投资超50亿元的锂电池产业园项目于年初正式投产,预计年产值达80亿元,带动就业岗位3000余个。天康集团与中科院合作建立的智能传感器实验室,已孵化出5项专利技术,助力本地企业数字化转型。

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秦栏镇电子元器件产业集群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供应链协同管理,订单交付周期缩短40%。市政府推出的“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计划,已扶持12家企业获得省级认证,其中安徽鑫国仪表自主研发的智能水表占据全国市场份额15%。

现代农业方面,汊涧镇万亩高标准农田引入无人机植保、土壤墒情监测系统,水稻亩产提升至650公斤。铜城镇依托“皖美农品”区域品牌,建成冷链物流中心,实现鲜活农产品12小时直达南京、合肥等城市。

二、民生工程全面落地: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教育领域迎来跨越式发展,城南新区实验学校9月投入使用,配备VR智慧教室、标准化运动场馆,新增学位2400个。市教育局启动“银龄讲学”计划,返聘32名特级教师开展乡村学校结对帮扶,郑集镇中学数学平均分提升11.3分。

医疗卫生体系持续完善,市人民医院新院区引进3.0T核磁共振设备,与南京鼓楼医院建立远程会诊系统。14个镇街卫生服务中心完成中医馆改造,石梁镇推出的“家庭医生智慧签约”平台,使慢性病管理覆盖率提升至92%。

交通网络实现质的飞跃,宁天城际二期工程完成轨道铺设,建成后天长至南京通勤时间将缩短至35分钟。市区新建5座人行天桥,永福路、广陵路完成“白改黑”工程,新能源公交线路扩展至8条,智慧站牌实时到站预报准确率达98%。

三、文化传承与旅游融合:打造皖东文化新地标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突破,天官画数字化项目入选国家文旅部重点工程,完成82幅明清时期作品的3D扫描。第二届孝文化节创新推出沉浸式实景演出《二十四孝新说》,吸引游客12万人次。釜山生态度假区引入剧本杀业态,《卧龙岗谜案》剧本单日接待量突破400人次。

乡村旅游呈现特色化发展,龙岗古镇完成明清建筑群修缮,新增非遗体验工坊23家。草庙山生态茶园推出“采茶+制陶”研学课程,五一期间接待学生团队1.2万人。红草湖湿地公园引入生态观测塔、星空露营基地,国庆黄金周单日最大承载量达3万人次。

四、生态治理与绿色发展:绘就美丽天长新画卷

环境治理工程成效显著,白塔河生态修复项目完成河道清淤16公里,沿岸种植水生植物35万株,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标准。总投资4.7亿元的垃圾焚烧发电厂投入运营,年处理生活垃圾21万吨,发电量可满足5万户家庭需求。

城市绿化体系持续升级,西城区建成3条樱花大道、5处口袋公园,新增绿地面积38万平方米。智慧园林管理系统实时监测2.6万株行道树生长状况,自动灌溉系统节水率达40%。环保部门建立的“生态天眼”网络,通过87个监测点实现PM2.5、噪声等数据分钟级更新。

五、社会治理创新:构建智慧城市新生态

“城市大脑”2.0版正式上线,整合23个部门数据资源,开发出防汛预警、独居老人关怀等12个智能场景。在千秋社区试点运行的“智慧邻里”平台,实现报事维修10分钟响应、矛盾纠纷24小时化解。公安系统搭建的AI警务系统,使盗窃类案件破案率提升至67.5%。

政务服务持续优化,“皖事通办”天长分厅上线“跨省通办”事项142项,企业开办实现4小时办结。市场监管局推出的“信用修复”机制,帮助37家企业重塑信用等级,重新获得贷款支持1.2亿元。


(全文共计3128字,系统已自动进行合规性检测,内容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转载请注明出处: 张欢

本文的链接地址: https://xinyueyoga.cn/post-309.html

本文最后发布于2025年03月26日14:04,已经过了26天没有更新,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留言反馈

您可能对以下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