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快报

AI生成文章_20250326064253

分类:新闻快报
字数: (1738)
阅读: (8)
摘要:【一级标题】泰州2023年高质量发展全景:创新驱动与民生改善并进 (正文)2023年,江苏省泰州市以"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为引领,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民生保障等多个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这座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正以年均6.8%的GDP增速,书写着新时代的奋进篇章。...

【一级标题】泰州2023年高质量发展全景:创新驱动与民生改善并进

(正文)2023年,江苏省泰州市以"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为引领,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民生保障等多个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这座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正以年均6.8%的GDP增速,书写着新时代的奋进篇章。

一、产业转型升级跑出加速度
在泰州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投资50亿元的药明康德生物药研发生产基地已完成三期扩建。这个占地800亩的"超级工厂"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单克隆抗体药物生产基地,预计年产值突破200亿元。管委会主任张建华透露:"园区已集聚勃林格殷格翰、阿斯利康等12家全球医药百强企业,形成覆盖药物研发、临床研究、生产制造的全产业链生态。"

制造业领域,长城汽车泰州基地迎来里程碑时刻——第50万辆"坦克300"越野车于10月18日下线。这个总投资80亿元的项目,不仅带动本地127家零部件企业升级,更推动泰州汽车产业产值突破千亿大关。市工信局数据显示,1-11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46.7%。

二、科技创新赋能新发展格局
在靖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内首条高温气冷堆核能制氢示范项目进入设备安装阶段。该项目采用清华大学自主研发的第四代核能技术,建成后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0万吨。与此同时,中科院泰州应用技术研究院成功突破OLED发光材料核心技术,打破国外企业长达15年的技术垄断。

全市研发投入强度提升至3.02%,新增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8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2.5件。在近期公布的2023中国城市科技创新指数中,泰州位列地级市第16位,较去年上升5个位次。

三、文旅融合打造城市新名片
秋日的凤城河风景区,全长12公里的环河步道串联起望海楼、梅兰芳纪念馆等文化地标。市文旅集团董事长李伟介绍:"我们通过光影秀、水上实景演出等创新形式,让游客沉浸式体验泰州文化,国庆期间接待量同比增长217%。"截至11月底,全市旅游总收入达428亿元,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38%。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新突破,泰州木雕、兴化竹泓木船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在刚刚落幕的长三角非遗博览会上,泰州展区接待观众超10万人次,达成文创产品订单5600万元。

四、民生工程提升幸福指数
走进海陵区城南街道莲花社区,改造后的老旧小区焕发新颜:加装的32部电梯投入运行,新建的社区食堂每日供应老年餐200余份,智慧停车系统缓解了"抢车位"难题。市住建局局长王明透露:"今年完成老旧小区改造68个,惠及居民3.2万户,加装电梯数量位居全省前列。"

教育医疗资源持续优化,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附属中学等7所新改扩建学校投入使用,新增学位8200个。市人民医院新院区建设进展顺利,建成后将成为苏中地区规模最大的三甲医院。智慧城市建设方面,"泰州通"APP已整合政务、医疗、交通等138项服务,注册用户突破300万。

五、生态治理绘就绿色画卷
在长江泰州段,42.5公里的生态廊道建设工程接近尾声。通过拆除沿江低效码头、修复湿地生态系统,江豚种群数量从2018年的20头增至目前的35头。生态环境局监测数据显示,1-11月PM2.5平均浓度2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7%,国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达100%。

新能源布局加快落地,总投资120亿元的华能海上风电项目完成首台机组吊装,全部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48亿千瓦时。全市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密度达3.2个/平方公里,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泰州正以"四敢"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随着北沿江高铁、常泰长江大桥等重大交通项目的推进,这座"水陆要津、咽喉据郡"的城市,必将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展现更大作为。正如市委书记朱立凡在市委六届五次全会上所言:"我们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市民。"

转载请注明出处: 张欢

本文的链接地址: https://xinyueyoga.cn/post-170.html

本文最后发布于2025年03月26日06:42,已经过了25天没有更新,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留言反馈

您可能对以下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