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快报

南昌城市更新与生态建设新篇章:数字经济赋能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分类:新闻快报
字数: (1597)
阅读: (12)
摘要:南昌城市更新与生态建设新篇章:数字经济赋能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一、城市更新:重塑历史与现代交融的城市肌理 近年来,南昌以“老城复兴、新城提质”为主线,全面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在西湖区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改造项目中,通过保留明清建筑风格、引入非遗文化体验业态,实现了历史建筑活化利用与商业价值提升的双重目标。...

南昌城市更新与生态建设新篇章:数字经济赋能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一、城市更新:重塑历史与现代交融的城市肌理

近年来,南昌以“老城复兴、新城提质”为主线,全面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在西湖区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改造项目中,通过保留明清建筑风格、引入非遗文化体验业态,实现了历史建筑活化利用与商业价值提升的双重目标。滕王阁周边片区改造工程则打通了赣江东岸滨江景观带,将“落霞与孤鹜齐飞”的诗意场景转化为市民共享的公共空间。

交通网络优化成为城市更新的重要抓手。南昌地铁4号线二期工程预计2024年通车,将串联南昌西站、红谷滩CBD与高新区,形成“十字+环线”轨道交通骨架。朝阳大桥智慧化改造项目引入车路协同系统,通行效率提升30%。在老旧小区改造方面,2023年已完成青云谱区35个社区的适老化改造,加装电梯覆盖率突破60%,惠及居民超10万人。

二、生态建设:构建人与自然共生的绿色体系

南昌依托“一江三河串十湖”的水系格局,持续推进生态修复工程。瑶湖生态治理项目通过湿地植被恢复、水动力系统重构,使水域生态多样性指数提升40%,成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象湖风景区引入海绵城市技术,建成面积达12万平方米的雨水花园,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85%。

在碳达峰目标引领下,红谷滩区打造全省首个“零碳产业园”,屋顶光伏覆盖率超90%,配套建设储能电站实现园区绿电100%自给。南昌植物园扩建工程新增蕨类植物保育区,收集物种突破5000种,成为长江中游重要的生物基因库。2023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29天,PM2.5年均浓度降至28微克/立方米,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优水平。

三、数字经济:激活产业转型升级核心动能

作为全国首批“千兆城市”,南昌数字经济规模突破5000亿元,占GDP比重超45%。中国(南昌)VR产业基地集聚华为、阿里云等头部企业,建成全球首个城市级VR产业应用示范体系。在电子信息领域,南昌高新区形成从硅衬底LED芯片到智能终端的完整产业链,2023年产业营收突破2000亿元。

智慧城市建设成效显著,“城市大脑”平台整合58个部门数据,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事项占比98%。南昌县数字农业示范区运用5G+物联网技术,建成3万亩智慧农田,水稻亩产提升15%,农药使用量减少20%。在金融科技领域,赣江新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推出碳汇质押贷款等创新产品,累计授信规模突破300亿元。

四、文旅融合:打造文化IP驱动的消费新场景

南昌深挖“英雄城”文化内涵,打造“八一精神”红色旅游矩阵。八一起义纪念馆沉浸式展陈改造项目运用全息投影技术复原历史场景,年接待游客量突破200万人次。海昏侯国遗址公园推出数字文物展,通过AR技术让观众“触摸”汉代金器,带动周边文创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180%。

夜间经济成为文旅融合新亮点。绳金塔历史文化街区引入3D灯光秀、非遗夜市等业态,单日最高客流达8万人次。秋水广场音乐喷泉升级为智能水幕电影系统,打造《滕王阁序》主题光影秀。在乡村旅游方面,新建区溪霞镇打造“农业+研学”模式,开发农耕体验课程,2023年接待研学团队超15万人次。

五、未来展望: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

随着南昌都市圈发展规划落地实施,城市发展正从“赣江时代”迈向“鄱阳湖时代”。昌北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将提升旅客吞吐量至3000万人次,构建“空中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在科技创新领域,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集聚12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推动稀土功能材料、航空装备等关键技术攻关。

民生领域持续发力,规划建设21个“15分钟社区生活圈”,配套社区医院、养老服务中心等设施。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引进德国双元制培养模式,年输送技能人才5万名。通过城市更新、生态建设、数字赋能、文旅融合的协同推进,南昌正朝着“宜居、创新、智慧、人文”的现代化都市目标阔步前行。

转载请注明出处: 张欢

本文的链接地址: https://xinyueyoga.cn/post-115.html

本文最后发布于2025年03月26日03:57,已经过了25天没有更新,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留言反馈

您可能对以下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