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快报

红桥区棚户区改造新蓝图:以民生为本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分类:新闻快报
字数: (1221)
阅读: (8)
摘要:《红桥区棚户区改造新蓝图:以民生为本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红桥区棚户区改造新蓝图:以民生为本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一、城市更新背景与战略定位 作为天津市六大中心城区之一,红桥区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重要的城市功能。...

《红桥区棚户区改造新蓝图:以民生为本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红桥区棚户区改造新蓝图:以民生为本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一、城市更新背景与战略定位

作为天津市六大中心城区之一,红桥区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重要的城市功能。随着《天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出台,该区棚户区改造工程已上升为市级重点民生项目。最新数据显示,全区现存待改造棚户区面积达28万平方米,涉及居民约6500户,主要分布在老城厢、西沽公园周边等历史风貌保护区。

2023年9月,红桥区政府正式发布《城市更新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将棚改工程与历史街区保护、轨道交通建设、公共服务提升进行"四维联动"。规划部门创新提出"留、改、拆、建"分级改造策略:对30处历史建筑实施原址保护,对45个老旧小区进行综合提升,对17个重点棚户片区开展整体重建。

二、创新机制破解改造难题

面对复杂的产权关系与资金压力,红桥区开创性建立"政银企民"四方协作机制。通过发行专项债券筹集资金38亿元,引入社会资本组建城市更新基金规模达50亿元,创新采用"原址回迁+异地安置+货币补偿"组合方案。在西于庄片区改造中,首次试点"预签约"模式,实现居民同意率达98.6%方才启动征收,创下全市棚改签约效率新纪录。

住建部门研发的"智慧征迁系统"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居民通过手机APP即可完成政策查询、面积确认、补偿计算等12项服务。在安置房建设方面,采用EPC总承包模式,将和苑西区二期等3个项目工期缩短30%,确保2400套安置房提前6个月交付。

三、民生工程的多维效益显现

最新民生调查显示,棚改工程使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从12.6㎡提升至28.4㎡,户均资产增值超150万元。配套建设的7所中小学、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5处社区养老驿站,构建起"15分钟生活服务圈"。铃铛阁历史文化街区改造中,通过保留9栋历史建筑、植入文创空间,既延续城市文脉,又创造就业岗位800余个。

环境效益同样显著,新建的12公顷生态绿廊使区域绿化覆盖率提升至41%,海绵城市技术让内涝发生率下降75%。地铁4号线西站站TOD项目带动周边土地价值提升200%,预计每年新增税收超2亿元。

四、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图景

根据规划,到2025年将完成全部棚户区改造任务,同步推进智慧社区建设,计划安装5000个物联感知设备,实现社区治理数字化。正在编制的《红桥区城市更新白皮书》提出,将建立长效机制,对改造后社区实施15年跟踪维护,确保民生改善的可持续性。

专家指出,红桥模式为特大城市的有机更新提供了样本:通过平衡历史保护与现代发展、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物质更新与社会治理,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之路。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化,这片土地正在书写着新时代的城市复兴篇章。

转载请注明出处: 张欢

本文的链接地址: https://xinyueyoga.cn/post-100.html

本文最后发布于2025年03月26日03:12,已经过了25天没有更新,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留言反馈

您可能对以下文章感兴趣